百病生于“氣”:
所謂情志,即指人的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等七種情緒,又稱為七情。中醫(yī)認為,七情的情志表現(xiàn)無不與臟腑功能息息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“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。”“余知百病生于氣也。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驚則氣亂,思則氣結。”不同的情志變化傷及不同的臟腑。
怒傷肝,指大怒導致肝氣上逆,血隨氣而上溢,故傷肝。常見的癥狀包括面赤、氣逆,頭痛、眩暈,甚則吐血或昏厥卒倒等。
喜傷心,指喜樂過極而損傷心神。其出自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。前人認為心藏神,正常的喜樂,使精神愉悅,心氣舒暢。若狂喜極樂,會使心氣弛緩,精神渙散,而產生喜笑不休、心悸、失眠等癥。
恐傷腎,大恐則損傷于腎,可出現(xiàn)骨痿、精滑、小便失禁等。因恐的情志為腎所主,恐則氣下,耗及腎氣之故。
思傷脾,思慮過度,脾氣郁結,久則傷正,運化失常,出現(xiàn)食少納呆、胸脘痞滿、腹脹便溏等癥。
憂傷肺,指過度憂慮易損傷肺臟。人在悲傷憂愁時,可使肺氣抑郁,耗散氣陰,出現(xiàn)感冒、咳嗽、哮喘及其他慢性肺系疾病。中醫(yī)認為肺主皮毛,所以悲憂傷肺,還可表現(xiàn)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膚病上。情緒抑郁、憂愁悲傷可以導致蕁麻疹、斑禿、牛皮癬等。
七情是對情感活動的總結,七情調和,則身心健康;七情太過,乃致病之源。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;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”只有注重修心養(yǎng)性,淡泊處世,保持情緒穩(wěn)定、心情愉快,才能保持身心健康,延年益壽。
返回黃鶴樓動漫,查看更多。